诊断梅尼埃病应排除以下疾病:突发性耳聋、脑桥小脑角肿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病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氨基糖苷类药物中毒性眩晕、外伤性眩晕、颅颈结合部畸形、癫痫小发作。
(一)突发性耳聋
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若伴眩晕,很易与梅尼埃病首次犯病相混淆,抓住要点是能区别的:
1. 突聋是以高频下降为主,而梅尼埃病早期以低频下降为主,且有听力波动;
2. 本病眩晕2〜3d减轻或消失以后不再复发,而梅尼埃病反复发作眩晕;
3. 服用利尿药或甘油后梅尼埃病听力有恢复,而突聋无效.
(二)脑桥小脑角肿瘤
以听神经瘤多见,早期出现耳聋、耳鸣,且逐渐加重,当瘤体长大时压迫内耳动脉可出现眩晕及突聋,鉴别要点为:
1. 听神经瘤发病缓慢,虽有耳聋、耳鸣,但很少有发作性眩晕,以平衡障碍为主;
2. 听功能检查纯音以高频下降为主;Bekesy呈Ⅲ或Ⅳ型,声阻抗有声衰现象,脑干电反应测听I〜V间期延长,或Ⅲ〜V消失;
3. 甘油试验阴性;
4. 阈上听功能检查无重振现象;
5. ENG检查除半规管功能低下外,尚出现视辨距不良,患侧OKN减弱,视跟踪I型曲线,固视失败等视动中枢异常现象;
6. 同侧角膜反射迟钝;
7. 影像检查CT见内听道扩大,脑桥小脑角有占位病变,将脑干推向对侧.
(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特点为头位变动或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眩晕及眼震,发作时与梅尼埃病相似,鉴别要点为:
1. 典型BPPV间歇期无任何症状及体征,听及前庭功能正常,而梅尼埃病有耳聋、耳鸣及位听功能异常;
2. 在特定临界体位症状明显,后半规管壶腹结石最常见的为旋转型眼震,其他体位无症状,梅尼埃病任何体位都可眩晕,患侧卧更明显,眼震为水平型向健侧;
3. 体位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而梅尼埃病活动体位症状加重;
4. BPPV眩晕发作数秒或几分钟,而梅尼埃病眩晕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日.
(四)前庭神经病变
包括前庭神经炎症或前庭神经供血不足,可于感冒后突发眩晕、恶心、呕吐.鉴别点为本病无耳蜗症状,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代偿后眩晕消失,很少复发.
(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可由于血管痉挛、栓塞,亦可由于心律失常、低血压、心搏出量不足或血黏稠度高等因素造成迷路动脉供血不足,据报道,VBI50%〜75%的病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鉴别点为:
1. 本病发病年龄在50〜60岁或以上,梅尼埃病发病都在50岁以下;
2. 有视力模糊、复视、核间肌麻痹,言语含糊,呐吃,猝倒等脑干缺血症状;
3. 影像学检查可见腔隙性脑梗死、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与横突孔变窄等表现;血管造影有动脉钙化、狭窄或阻塞现象;
4.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及穿颅Dopple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六)氨基糖苷类药物中毒性眩晕
无论全身或局部给药并非立即出现眩晕,而是在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内耳毛细胞受侵后出现症状,故常忽略用药史,误认为其他原因引起眩晕.症状的轻重与持续时间,因个体敏感性及用药量而有差异.短暂急性期过后,出现视觉识别障碍性眩晕(Dandy综合征),即头位静止状态不晕,走动时前庭反射性视觉调节障碍物像不能快速落在黄斑部,而出现眩晕,此症维持时间很长,细心追问病史,根据此类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可与梅尼埃病病鉴别,若无听力障碍更易鉴别.
(七)外伤性眩晕
外伤引起急性眩晕可由于迷路震荡,亦可能为颞骨骨折内耳出血引起眩晕,外伤后期出现眩晕可能由于内淋巴管阻塞或断裂继发膜迷路积水所致,有外伤史及影像学检查可与梅尼埃病区别.
(八)颅颈结合部畸形
包括扁平烦底、烦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寰枕融合,寰枢融合等先天畸形,常到壮年发病,位、听功能检查及甘油试验酷似梅尼埃病,此病除梅尼埃病特点外,尚有肢体动作不协调,行走不稳,垂直型不疲劳眼震,视动功能明显障碍等异常,影像检查枢椎齿突超过Chamberlain线3mm以上,小脑扁桃体下疝出枕大孔等改变,易与梅尼埃病鉴别.
(九)癫痫小发作
易与梅尼埃病混淆,但以下特点可鉴别,此病发作时间短暂,有瞬间意识丧失及抽搐现象,一般无耳蜗症状,无眼震,脑电图有病灶异常波,发作后可能有暂时记忆缺失及知觉障碍,癫痫大发作可以眩晕为先兆,发展至最后方出现典型癫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