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迷路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骨壁厚2〜3mm,组织学上分三层;外层为较薄的骨外膜骨,白色,质坚似象牙;中层较厚为软骨内成骨,为软骨骨化的骨质层,骨质中尚有软骨细胞残留,呈微黄色点状;内层为极薄的骨内膜骨层,呈淡青色。无血管分布,新生儿骨迷路与成人大小相同,如图2-3,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一)前庭
为不规则椭圆形空腔,约6mmX5mmX3mm,位于半规管和耳蜗之间,前下部较狭窄,与耳蜗前庭阶相通,后上部略宽,有半规管5个开口,内壁正对内耳道形成内耳道底,内壁有自前上向后下的斜形骨嵴名前庭嵴,嵴的后上方为椭圆囊隐窝,容纳椭圆囊,窝壁有数小孔称上筛斑;前下为球囊隐窝容纳球囊,窝壁有数个小孔称中筛斑,前庭嵴后下端呈分叉状,其间有小窝名蜗隐窝,蜗隐窝与后半规管壶腹间的有孔区称下筛斑(壶腹筛区),有支配前庭端蜗管的蜗神经通过,椭圆囊隐窝后下有一小孔,即前庭水管内口(图2-4)。直通颞骨岩部后面称前庭水管,管的大小与颞骨气化程度有关。前庭外侧壁为鼓室内壁,卵圆窗、圆窗位于此壁。
(二)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上方,约成2/3环形骨管,依其在空间的位置称外(水平)、前(垂直)、后(垂直)半规管,外半规管长12〜15mm,前半规管15〜20mm,后半规管最长18〜22mm。半规管管径相等0.8〜1mm,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一半规管一端膨大成壶腹,内径为管腔的2倍1.6〜2mm。各半规管与岩部关系,当头垂直位时,双侧外半规管与地面呈30°前半规管平面与岩部长轴垂直,位于弓状隆起之下;后半规管与岩部长轴平行。前和外半规管的壶腹端在前庭上方,后半规管壶腹端开口在前庭后下方,前和后半规管单脚连合成总脚,长约4mm,开口于前庭内壁中部,外半规管单脚开口于总脚下方,三个半规管由5孔与前庭相通。
(三)耳蜗
形似蜗牛壳,以蜗轴为中心,自底向顶盘绕两周半,从尖到底高5mm,底部最宽直径约9mm,蜗顶朝向外方,蜗底向内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