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主要内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这些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与社会一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时与人格障碍也有一定的(但不是绝对的)关系,即在某些特定的人格障碍容易发生一些特定的精神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个性)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接人待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个性的初步萌发始于3岁左右,随后在发育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接触逐渐成熟。人格障碍通常始干童年期或青少年期.是学龄前教育偏差和成人前经历综合作用的结果,故一旦形成便会持续发展,在成人以后保持相对稳定,甚至终身不变。此时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此类人格障碍属于经典的人格障碍。
有一些人以往个性一直都非常好,但是在患有某些特殊的疾病之后,比如脑部疾病、脑外伤、慢性酒精中毒等,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之后,此时的人格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因此,人格异常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前人格障碍的延续,二是由于疾病导致的人格改变;有的以前者为主,有的以后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