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目前不论国内外都尚不清楚人类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的绝对正常值是多少(既能满足生理需求,又不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故国外所有相关指南均未明确其正常值(实验室正常值是有的,但实验室正常值与这里提到的正常值含义不同,不要混淆)。由于血脂没有正常值,因此所谓高脂血症实际也应当称之为血脂异常。
目前不论国内外都倾向于用评估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儿率来进行血脂水平分层描述。2007年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国新的成人血脂水平分层标准(见下表)。
表 我国成人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
血脂项目 |
|
TC*
Mmol/L
(mg/dl) |
LDL-C*
mmol/L
(mg/dl) |
HDL-C*
mmol/L
(mg/dl) |
甘油三酯
mmol/L
(mg/dl) |
合适 |
<5.18
(<200) |
<3.37
(<130) |
>1.04
(>40) |
<1.76
(<150) |
边缘升高 |
5.18-6.19
(200-239) |
5.18-6.19
(130-159) |
|
5.18-6.19
(150-199) |
升高 |
≥6.20
(≥240) |
≥4.14
(≥160) |
≥1.55
(≥60) |
≥2.27
(≥200) |
降低 |
|
|
<1.04
(<40) |
|
*TC:总胆固醇;LDL一C: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一C.高
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
根据最近的研究,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每增加0.6mmol/L(23mg/dl),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我国的研究显示.总胆固醇水平从3.63mmol/L开始,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风险增高。当总胆固醇达到分层标准的边缘升高水平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3.63mmol/L(140mg/dl)时增高50%左右;当到达升高水平时.较<3.63mmol/L时增高2倍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3.37mmol/L,≥4.14mmol/L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分别与总胆固醇<5.18mmol/L、≥6.20mmol/L所对应的心血管病危险相当。
当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1.04mmol/L时,较≥1.55mmol/L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增高50%。另外,大量的流行病资料表明.血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越高,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就越低)。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若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酵>l.55mmol/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
我国现有队列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性随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增加,但统计学分析未达到显著意义。考虑到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仍沿用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
此外,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我国人群血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性。故血脂异常防治不仅要着眼于冠心病,也着眼于急性脑血管病。
监测资料和多个队列随访资料均表明.我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约为冠心病事件的2倍以上。这说明如果照搬西方人群仅靠冠心病发病危险作为衡量个体或群体存在的心脑血管病综合危险是不仑适的。为了更为恰当地反映血脂异常对我国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我国学者提出用缺血性心血管病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与仅使用冠心病发病危险相比,这一新指标使得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绝对危险的估计升至原来的3一5倍,更恰当地显示了胆固醇升高对我国人群的潜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