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医学意义上的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状态。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肥胖多属于前者,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9%。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肥胖,医学上也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所谓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也就是说继发性肥胖是有因可查的肥胖,比如说代谢综合征时出现的肥胖。
体重多少合适?合适的体重与性别、身高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严格地说每一个人都有最适合他自己的体重。但是.在考虑体重是否合适的问题上,有必要把握具有共性的东两,这个东西就是“理想体重”或称为“标准体重”。所谓理想体重,就是流行病学调查中获得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高的人的平均体重。拿病人的体重[对病人而言就是自己的体重)与理想体重进行比较,这样我们才能确定特定个体的体重是否偏离了他的理想体重。要想知道某个体的体重是否偏离了理想体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查对查表(见书末附录(1、2)。但是这很不方便,因为你可能手边没有这个对查表,因此你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简单的估算: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一110(男)或105(女):或男性标准体重=(身高一80)×70%,女性标准体重=(身高一70)X60%。
在知道了是否肥胖之后,还可对肥胖程度进行评估。其标准如下:
肥胖度=(实际体重一标准体重)/标准体重X100%
肥胖度在±10%之内,称之为正常适中。
肥胖度超过10%,称之为超重。
肥胖度超过20%一30%,称之为轻度肥胖。
肥胖度超过30%一50%.称之为中度肥胖。
肥胖度超过50%,以上,称之为重度肥胖。
肥胖度小于 —10%,称之为偏瘦。
此外,也可用体重指数来判断个体体重是否合适。体重指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亚洲成年人的理想的体重指数是18.5一23.9;低于18.5,称为体重过轻;18.5~23.9,称为体重正常;24~27.9称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称为肥胖。
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有时根据体重判断是否超重并不可靠,特别是肌肉发达的个体。对这些个体,通过脂肪测定设备确定是否脂肪超标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一般的情况下,腹部的肌肉容积在不同的个体相差不大,所以,腹围常作为是否肥胖的一个指标。腹围的增大常是因为脂肪积聚所致。医学上希望的腹围是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以下(不考虑身高)。这样,我们在考虑肥胖问题时,必须注意腹围在估计肥胖的危险度方面的作用。下表是肥胖与相关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表我们看到:即便体重正常,如果腹围超标,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的发病风险依然增高。
表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发生相关疾病*的危险度
|
腹围(厘米) |
|
男<85
女<80 |
男85-95
女80-90 |
男>95
女>90 |
体重过低 |
平均风险 |
平均风险 |
平均风险 |
正常 |
平均风险 |
增加 |
高 |
超重 |
增加 |
高 |
极高 |
肥胖 |
高 |
极高 |
极高 |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如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