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可分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和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系椎管狭窄所致,临床表现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有如下不同(参见下表)。
表 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与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的鉴别点
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 |
足背动脉 | 减弱或消失 | 良好 |
感觉障碍 | 无或有袜套式感觉障碍 | 节段性感觉障碍 |
步行距离 | 与病程关系不密切 | 随病程延长而缩短 |
影像学 | 动脉狭窄 | 椎管狭窄 |
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的病因除前面提到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外,更为常见的是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是动脉硬化性下肢动脉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一般说来,动脉硬化性下肢动脉病本身并不会导致头晕,但考虑到它是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等危疾病,所以在这里介绍本病。
在中国,年龄在50岁以上的心血管高危人群中,四分之一存在下肢动脉疾病。北京60以上的老年人中,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约为五分之一。
患下肢动脉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年龄≥70岁。
(2)年龄在50一69岁之间,有吸烟或糖尿病史。
(3)年龄<50岁,有糖尿病和1项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或糖尿病病史≥10年。
(4)劳累相关的腿部不适,或缺血性静息痛。
(5)下肢脉搏检查异常。
(6)确诊的冠心病、脑血管病或肾动脉疾病。
对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其治疗应按冠心病同样对待。可疑间歇性跛行患者可用爱丁堡间歇性跛行问卷(见书末附录3)进行自测.如为间歇性跛行应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